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九七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 (第2/3页)
前,亚洲的第一强国还是大清,根本就不是日本。虽然当时清朝内忧外患,但日本和清朝国力上的差距,就像是一道鸿沟。 溥仪有一千、一万个理由鄙视岛国上的那个君主,是小人得志。 但又不得不靠着日本的支持,才再一次当上了皇帝,用一种自欺欺人的安慰来说,他没有将祖宗的江山丢掉。 “心存侥幸,而无实力的人,是无法成为强者的。”梅津美治郎闭着眼睛,躺在沙发上,等待着溥仪将最后的仪式做完。 一般约见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溥仪以大清皇帝的名义,向昭和上一道贺表。 语气不乏阿谀之词,总之,要让昭和看了,心情舒畅。 正在挖空心思,组织着词汇的溥仪听到梅津美治郎阴森森的语气,差点连笔都捏不住,手指死命的捏着笔杆,不住的发抖,用力过度的关节渐渐的出现青紫色。 心脏的跳动平白的快了许多,脉搏将这种变化传递到了耳边。 咚咚咚,就像是在打鼓一样清晰。 溥仪脸色苍白,咬住嘴唇,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惨然一笑:“司令官阁下,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不,你明白。” 跟梅津美治郎这样的老狐狸对峙,溥仪在气势上就差了很多。更何况,他真的存有这样的侥幸。 按照民国建立之初,对清朝皇室的允诺,每年会有400万两的白银作为皇室专款。不管隆裕太后、摄政王和溥仪,都没有见到这笔钱,那是因为各地的军阀混战,钱都去招兵买马了,压根就没有想到他。再说,单个军阀也无法供养整个皇家,才导致了最后不了了之。 此一时彼一时,国民政府已经控制了整个国家。 虽饱受日军侵略之苦,但蒋介石控制政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蒋介石这个人好名声,说不定…… 溥仪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希望。 在他眼里,曾一阳也好,陈光也罢。都是受到国民政府认可的将领,理应对他优待,在国人手中,皇帝瘾就没法过了,但自由肯定是有保障的。 最重要的是,溥仪没有威胁。是一尊泥塑的菩萨,只管收香火钱,也不显灵。 再次目送梅津美治郎的汽车离开皇宫,溥仪的心情才渐渐的放松了一些。紧绷的神经,也放开了一些。要命的日本军人,每一个都看上去阴森刻薄,不管是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还是现在的这个梅津美治郎,都让溥仪感觉到一种后背冰凉的恐惧。 或许,溥仪也不知道,梅津美治郎也很反感这种约见。 在他看来,这是毫无用处的,满洲国的出现本来就是一个错误。是日本一厢情愿的扶持了一个傀儡政府,还不如名正言顺的吞并,虽然会出现外交上的困顿,但也是阵痛。痛过一阵,等国际局势被别的区域所吸引,就会渐渐的消减这种困顿。比方说,36年的西班牙内战,就能让西方社会的目光一下子都聚集到了伊比利亚半岛。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31年的时候,欧洲还比较平静。 日本根本就提不起胆子,在亚洲称王称霸。 回到司令部,梅津美治郎还碰到了刚刚主持完战役推演的秦彦三郎少将。参谋部每天都在根据情报,调整着北满的防御。 战役推演是下达作战命令前,最重要的一环。虽说,在关东军北部,各个军对关东军参谋部多少有敷衍的情况在。不过,秦彦三郎还是不敢将这种会议停止,将研究的结果通知给战区,也算是完成了他的分内之事。 “秦彦君,辛苦了。” 梅津美治郎见到一脸疲倦的秦彦三郎,上前宽慰了几句。 两人都明白,这是在做无用功。在日军中,以下克上已经成为传统,更何况,除非总司令官下达的作战命令,其他的都会被下面的师团给忽视。而从战略上,作战推演的重要性,完全可以左右一方采取何种姿态作战,奈何秦彦三郎的辛劳,一直处于白费的状态之下。 “大将阁下,我听说帝国已经在柏林和德国、意大利达成了协定,签约日期已经不远了?”秦彦三郎并不想谈他的工作,徒劳而显得苍白。还不如说说军界的那些新鲜事,日本和德国缔约,早在36年就已经达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