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7页 (第1/2页)
她刚开始还以为这大叔成绩特别好,才会填这种信心十足的志愿。 但等大家的时候志愿书都填完了,顾妩才发现,除了个别人,大部分人的志愿都是这么填的。 她看着挺奇怪,就问了一嘴,大家都被她问懵了。 那个大叔一脸疑惑的问:那应该怎么填 其他人也是一片懵逼状的盯着她瞧。 顾妩: 她怎么忘了,这次高考完,一没有标准答案,二只出了初选名单。 所以大家对自己考了多少分都是一无所知。 最多也就知道自己考了两百二十分以上g省的高考线就是两百二。 但其他的,也就全靠猜了。 至于报志愿,大家下乡这么多年了,成天不是跟铁锨作伴,就是对着粪土做诗,基本上跟社会脱节了。 所以统共知道的大学名字也不超过四个,还都是各省特别有名的。 报志愿的时候还全都写上了。 至于这么填是个啥后果,他们还真不咋懂。 算了算了,我这里有个招生简章,你们谁要看看 这费劲吧啦,好不容易才考上了,要是因为这个滑档了,这憋屈劲,都没处说去。 然后一群人拿着顾妩不知道从哪里剪来的一沓子招生简章研究了大半夜,等志愿填完后,都是黑着眼圈出来的。 饶是这样,等政审跟体检后,有七八个最终也没能等来入学通知书。 而这时候顾妩才发现,她当时大概是多虑了,因为这时候的报志愿,与其说是自己给自己选学校,不如说是走个过场。 因为事实表明,你录取的专业,可能是你压根就没有填过的专业,甚至你被录取了的学校,都不是你填报过的学校。 而所有的录取方式,只以分数为准,然后则优录取,至于学生的意愿,基本没人管。 顾妩当时填的还是老学校老专业京都大学临床医学。 没想到等入学通知书下来的时候,却莫名其妙变成了京都大学法律系。 林绪之就更离谱了,他本来报的是京都大学的应用化学,没想到等通知书下来的时候,忽然就成了经济学。 顾妩: 林绪之: 这有点刺激啊!不过究竟有没有人管,他们两明明都是理科生的,为啥调剂的专业都这么怪的慌 然而他们两这还算好的,至少只变了专业,但学校还没变。 其他人里头,有从自己报的g省交通大学,变成a省师范学院的;有报了师范大学,被调到医科大学去的 反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