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3页 (第2/2页)
哪一个,别人说起来也都是女中楷模。 就是她饱受争议的学医跟善妒也没人说。 毕竟顾妩是通过学医才有的一举得封异性郡主的事,而且不少人家就是因着这个受了她的恩惠,要是没有这一辙,她们说不定都魂赴地府了,哪有脸拿着这个说事。 而且现在哪家没出阁的姑娘不请个女医回来教一点东西就算没有明.慧郡主这么厉害。 以后出了阁也能防着着内宅手段,毕竟别人懂你不懂,这不是擎等着让人下手吗 丫头婆子们懂到底不如自己懂,毕竟这世上最靠得住的还是自己。 至于明.慧郡主善妒,快别说笑了,没看安远候后宅里多少妾室,那可是连一个暴病而亡的都没有,一个个的身体好着呢。 而且越是讲规矩的人家越是注意这些,多少簪缨世家的公子们可是连妾室都没有的,最多也就几个教人事的身边人。 拿这种东西去说嘴,也不嫌跌份。 回到家里老太太就不说了,光她大伯母就向来不讲规矩,现在大了她但是知道避讳些了。 小一点的时候她没少混在大房里看大伯父跟大伯母相处,发现他们压根就和妈妈跟她讲的夫妻相处不一样。 大伯母随性的不得了,从来不伺候大伯父吃饭,从来都是一家人一起吃。 而且妈妈讲过按书里说,女子是应该贤惠不嫉妒,主动劝丈夫去其他妾室那里。 母亲就算咬牙切齿的,也会这么做,可她就从来没见过大伯母这么贤惠过哪怕一次。 可真正看起来,他们的感情就比父亲母亲好的多。 还有比如不该问丈夫的行踪大伯母都不用问,大伯父都能交代个底朝天。 这样的事多了去了,他们样样相处都与自己所知的按理不一样,可比按理的父母亲恩爱和谐的多。 这才有点懂得妈妈跟大伯母说的懂是一件事,做又是另一件事,端看哪个适合自己,毕竟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的意思。 自此,她在外面就还是贤孝才德,规矩出类拔萃,人人都夸的荣国府长孙女,可实际上在家里却更随性着,每日练练琴,写写字。 看看本不该女孩子看的四书五经,跟哥哥们辩一辩书中的道理,偶尔看一看杂书话本。 反正大伯母说了,只要爱看就看,但懂得辨别其中的真假道理,不要被迷了心智就好。 正所谓哥哥们说的尽信书不如不读书,大伯母念叨拿话本子塑造三观,那就一辈子就基本告别自行车了的怪话。 反而没有以前那么累的慌了,怎么高兴怎么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