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38页 (第2/2页)
用最真挚的礼节向他们做了感谢。女主人更是想找什么给两人带上,冰兰看到男人手里的竹编篮子,她就要那个篮子。竹篮做的很精致,这手艺拿到外面一定有市场。 尼玛出来长出口气:“他们不是不想让孩子上学,只是真的负担不起,尤其到了镇上,县城,费用更高。他们一身孩子穿的校服都买不起。” “我明白了,要想从根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想办法让他们有赚钱的能力和机会。我看他们做的竹编就很好,只是没有通往外面的大路。我们外面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我看这句话到哪儿都适合” “难啊!这里山多,河多,林密。还经常有泥石流。专家说此地土质山石松软,泥土含水太多,稳不住,就是修路了恐怕也是不好通” 原来自从驻军进来后不是没考虑过修路,只是这里的地质是在是软,而且山体松动,路过的人车都会很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疾驰的泥石流埋没在里面。 总之这里就是不好出去,又不好进来。以前都是马帮背夫进出,现在也没多大变化,出去的不值钱,进来的贼贵。 两人走了整个村子,尼玛与村长专门谈了一次孩子上学问题。热情的村长进门先给两人灌了几碗他们自酿的米酒,尼玛说那是门巴族特有的一种黄酒,用玉米和鸡爪米酿制的。 三斤粮食才出一斤酒,对于粮食不太足的门巴人来说可谓珍贵。但是门巴人就是喜欢喝就,几乎家家酿,人们天天喝。据老人说喝了这种酒不会腰腿疼,不会有风湿病。 冰兰尝后的感觉是清爽,带着酒香却没什么度数。只是老村长这么灌几乎将肚子都喝撑了。老村长会一些汉语,两人谈话的时候偶尔会向冰兰问上一两句。 无非是外面发展的情况,能不能找到捐助,以前就有一个好心人出钱在墨脱建了一所小学,他们不求那么多,只要够孩子们正常学习用就好。淳朴的百姓要求很低,在偏远地区那些进来的货很贵,真的到了生产地就如这里的青菜果子一样不值钱。 冰兰做了保证,那些年年被当废品卖掉的本何其多?那些三五分钱一根的铅笔真的不算什么。尼玛校长对此次出访很满意,她算了一下,如果附近几个村子适龄孩子都来上学,学校应该增加二十来人。 墨脱到了十一月就再也出不去,他们处于盆地,群山将寒流阻挡。里面是热带雨林,外面出了多雄拉山口就是冰天雪地,气温就是那么大的差距。进入十一月,大雪封山,这里与外面就断了联系。 冰兰要走就是半年,尼玛觉得自己做不了主,但是还是希望冰兰能出去试试。给孩子们一个希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