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40页 (第2/2页)
批示的,这些钱都会用在哪儿,那需要有人监督的。 刘立仁问她够不够?其实冰兰也不知道,还有一半的公路费要出,她觉得不会够。可能连一半都不够,剩下的只能贷款或去资本市场。她已经出了一千多万,总不能将家底都出来吧! 好在国家对残疾人企业有照顾,可以免税。银行的利息没人照顾,这钱还是要想办法生钱。 起码要翻一番才有把握将疗养院建起来。她不想在中国赚钱,今年却是中国股市最好的时候。一千万入市,四川长虹,深发展,琼民源,青岛海尔,她觉得这些熟悉的都买了。四月底份入手,等年初卖。疗养院估计一年内盖不上。 公路和疗养院一起动工了,冰兰一下子拿出去七百万。很多事多亏了吕方舟,如果没有他,自己都不知道忙成什么样子。 孙雨珍和刘立群过来了,弟弟和闺女上电视,这还了得!孙雨珍更关心他们那次募集了多少钱?志明和两个闺女能不能在那里上班。 “那点钱远远不够,我们还得向银行贷款上千万。还有那个是福利性的,不会怎么赚钱,他们去了工资都不会高” “不挣钱干那个干啥?”孙雨珍不明白。 “就当做好事,给你们和我们积善,积功德!” “呸!”孙雨珍啐了一口,她才不相信,不赚钱那就是疯子傻子! 对呀,不挣钱谁干?冰兰也考虑这事,疗养院未来不知道会走到什么程度,收患者的费用绝对要低于其他地方医疗机构,盲人学费也要低。甚至要有减免的,不然怎么体现出慈善性质? 这两项费用都不会太高,这是对外宣传的宗旨,所以她会接受社会捐助。不管有没有捐助,疗养院运行起来就需要一大笔费用。她要请护理工,清洁工等各种辅助人员。工资绝对不能低,低了谁干? 她需要有人管理疗养院的钱,将那些钱动起来。但是眼下没人帮她,刘志明走了,继续去南方打拼。一切按以前一样,只是家里多了几位特殊客人。 郑万成的弟弟郑万均耽搁是时间太久,据说已经有七八年了。损伤的部位已经堵死,想打通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完成。他的腿部肌肉已经萎缩,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刚送来的那几位几乎都是拖了很久时间。刘立仁一点都不抱希望,听冰兰那样子有信心。冰兰的手法他感受过,真的很微妙,也许真的就能创造奇迹。自从冰兰回来,诊所治愈速度是快了很多。 郑万均带了一名护理人员,冰兰只需要每天为他梳理一下经脉和帮助修复伤患处,两天针灸一次。其余的很少过来,那位少爷喜欢看书,喜欢看报。香港那边定期寄过来一些报刊杂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