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62页 (第2/2页)
“这些我都能做,大姐放心走好了,野菜我们也能去采”程斌道。 “我去挖蚯蚓,还能洗碗”建华道。 文英眨吧一下眼睛,左右看看:“我也能”只是声音很低。 “还有问题吗?”冰兰看那夫妻。 “没问题了,家里没多少钱给你,五十块够不够”夏志信十分尴尬。 “够了,我们边走边玩,都是住在同学亲戚家,花不了多少钱”冰兰只要了二十。 接下来几天冰兰做起来老本行,收旧物。城市已经重建,百姓早就安居了,废品站再次应运而生。她带着夏建文用三轮车走街串巷,下农村,城市用粮食换古董,村里用钱物收。 夏建文不明白堂妹为什么要收那些没人要的破烂,不过经过冰兰仔细清洗处理后,很多东西让你看着就是那么有股古朴厚重的韵味,你不再看它是破烂,而是像冰兰说的古董。 粮食放在张家后,冰兰他们又恢复了原来的生活。孩子马上放假,冰兰等夏建国那边的粮食卖得差不多后,带上所有钱与肖建文南下了。现在去有些早,走私偷渡从没停止过。大家都在暗中做罢了。 他们从唐山到天津,从天津到郑州,从郑州再到广州宝安(以后的深圳)。没有改革开放的广东十分破烂。但是人们大多是质朴的。夏建文除了感觉气候和作物语言习惯不同,没觉得这里比自己老家好。 唐山毕竟是重新规划重建的城市,比历史悠久的广东看着要新,而这里又到了农村的感觉。冰兰找到村长家,用熟练地当地口音将自己和哥哥来意说明:“我和哥哥想过那边,但是不知道怎么走” 多少年逃港的人太多了,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国家管的严了,想走的人依然前仆后继。 “你们为什么一定要走?现在有军队把手了,不好过,前些天死了十几个。看你们年纪青青还是不要冒险啦”村长听冰兰说的是本地话,没多想。 两个孩子看着不错,不想让他们去冒险。冰兰顺势道:“我们过去也不是相干什么,就是家里大哥结婚,弟弟妹妹上学,还有老人要养。我们是想去弄点东西运到老家卖” 村长这才问起他们老家哪里?一听还在河北便道:“你说的话很像我们当地人” “以前我爸爸单位就有这边的人,我都是跟他学的” “这就对了,你们想要什么?” “能拿到内地好卖的,携带方便的。我们还收了几件旧物想卖过去” 村长叫来儿子,冰兰拿了两个笔筒,一个白地青花图案,松下对弈图。一个是暗紫色木质,浮雕竹子图案,外表明亮。老人的家已经在这里经历了四百余年。想当年也曾富贵过、多少是有些见识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