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50页 (第1/2页)
冰兰负责家里的一切开支,夏志信将工资都是交到冰兰手里。每月要买米粮油盐和孩子上学的书本学杂费,一家人的衣服穿戴等等。夏志信每月三十六块,给老家五块,剩余的就是冰兰做主的三十一块。 加上大堂哥每月给的五块伙食费,冰兰手里每月还是三十六块。生活很有规律,每周吃两顿饺子,一荤一素。一顿鱼,一顿红烧肉。其余的就是白菜土豆大萝卜等等。偶尔弄块猪骨头炖一锅汤。加上冰兰在院子里养的鸡,一家子的日子过得是很不错的。 要知道现在猪肉才七毛二一斤,鸡蛋五毛五,买一盒烟九分钱,当然别抽好的,夏志信没有吸烟的喜好,这笔钱省了。菜几乎是堂哥每周回家带过来,买菜的钱也省了。偶尔冰兰跟回去还能带回一些鱼来,给左右邻居送上一条。 一年后冰兰推回一辆飞鸽牌的的自行车,这样夏志信上班,夏建国回家都方便了。夏志信更佩服闺女的持家有道,就连对门的赵大娘每次看到孩子们都是笑眯眯的,特别和善。在冰兰看来,那笑容很伪善。 大堂哥转为正式工后,工资开始三十一块了,还有粮本各种票。老张氏看到了希望,随即二堂哥也到了建筑队。现在到处都在建设,缺人,实在是缺人,尤其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冰兰家又多了一口人,三个大男人开始在院子里加盖两间小厢房。院子一下子窄了。就连鸡窝都到了窗户下面。 夏志信回家的时候老张氏提起孙子的婚事,“建国的事还是你要费心,是安排在城里还是村上你们拿主意。村上已经有人上门问了” 夏志信犯难了,建筑队刚去的人别想在十年八年内分到房子,两口子结婚住哪儿?在村上结婚,意味着侄子要跑家,那样会很辛苦。 想到对门的赵大娘每次见面都很热情打招呼,夏志信回来后便去拜托老太太给侄子找对象。“姑娘踏实过日子就行,这事不着急,您老慢慢打听着,我侄子刚二十” “你侄子的事我记住了,有合适的一定帮他留意。倒是你有没有想过再组一个家庭。一家子都是大老爷们,就一个小姑娘进进出出忙活,这家啊没女人哪成?”赵大娘早就打着夏志信的主意了。 她大闺女比夏志信小五岁,带着一个闺女,只能找丧偶的男人。夏家孩子多,眼看着大闺女就要赚钱,两个姑娘嫁人,收养的难道还养一辈子不成?家里也就剩下一个男孩子,等闺女再生一两个这个家也就是闺女当家了。 老夏老实厚道,闺女跟了不吃亏。等夏志信走后,赵大娘将闺女叫出来:“你看对门的老夏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李锦绣被问得莫名其妙。 “难道你住娘家一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