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_第399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9页 (第1/2页)

    “村长说我们以后每月都交上一份钱到会馆,支持革命事业”兄弟俩回来告诉家人。

    “村长有没有说要交多少?”冰兰问道。

    “那倒没有,各家尽心意,我们私下商量了一下,如果胶园开始采胶,每月给几百块还是可以的。那是我们国家的事,我们的亲人都在那边。革命成功了,他们都有好日子过”

    一棵树一年最高产干胶5公斤,合11磅。一亩地能种3234棵。一年收胶352磅,如果按一百亩算,现在胶片的价格已经到了每磅12先令。

    也就一百亩橡胶园收益能到两万英镑左右,相当于二十万大洋。这只是一百亩的收益,除去税钱和人工钱。收入也是很客观的。这只是一百亩,种的多收益更多。

    村长家种的可足有上千亩,革命党人看上这里还是很有道理的。冰兰打了一个冷战,革命党人都知道这里是财神爷,那么别人呢?

    她将陈继民和陈利民都叫来,将情况分析了一下,“家里不能留太多现金,还有就是尽快将护卫队扩大,我想弄一批武器回来。万一有什么不要手软”

    “钱放哪里?”两人一听很有道理,每次土著人和殖民者都是等华人赚足了他们就回来得现成的。这事不能大意,关乎性命。

    “换成黄金藏起来,也要存银行一部分”

    一家人再次开会,冰兰不能等了,她要马上走。时间不等人,同时走的还有陈学民和陈家村的两个孩子。李万山带着一队人出海,陈继民与他们详谈了一次,这是他们来的第三年了,还有两年他们可以自由离开。“今年收益的20%给你们,明年30%,后年40%。三年满后,你们可以自由做生意。如果没有本钱我会借给你们。村子永远是你们的家”

    大家还能说什么?主家做的仁义,他们做几年都会有些身家。媳妇都有了,再赚到钱,人生不过如此。大船还是继民带着做南洋与内地贸易,家里就交到了利民手里。冰兰主张橡胶树不宜过早采胶,这样会影响数的寿命和橡胶产量。

    陈家能采的橡胶树只有几十亩,不采胶,那么多人只能开荒,加大养殖场。西方对鸡蛋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多商船将鸡蛋冷冻运走。现在每个鸡蛋卖到了两角钱。简直就是下金蛋的母鸡。

    村长一样意识到了危急,他购买了二十把枪和数十把刀具,对他们来说刀更实用。冰兰估计着自己部分设备就要到货,忙给萨奇拍电报,货物抵达港口一律改为普吉港。

    陈继民的船将冰兰等人回到普吉道,当哥哥的是一定要过来看看的。尤其涉及到枪械的事,那不是冰兰一个人的事。

    马六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