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4页 (第2/2页)
里玩玩,这个愿望被批准了。跟来的还有阿公的孙女陈慧兰,陈慧兰比她大两岁,是个很爽利的女孩。 陈慧兰将头发做成两个盘发梳在头的两侧,前面刘海遮住额头。一件粉色的无领上衣,下面是一种叫纱笼的裙子。 “这是马六甲当地人的服装样式,你这个头发也要改一下,要弄成我这样子”马车上,蕙兰姑娘用梳子将冰兰的头发做了改动。 被人摆弄这头发,冰兰觉得很舒服,闭上眼睛很是享受。 “我跟你说话,你听到没有?” “听着呢,我是觉得阿姐的手很温柔”冰兰笑道。 蕙兰在冰兰头上弹了一下:“记得到城里不许乱跑” “知道了,我阿娘嘱咐好多次了” 梳头后两个女孩趴在装粮食的麻袋上,大多听蕙兰说这边的事。蕙兰算是从小就生长在这里的人,对当地算是很了解。会说几句英语和马来语,现在家里雇了工人,她自然不会下地干活。 前面的马车停下来,将处理好的两筐野猪肉抬进一座院落。慧兰高速冰兰:“那里的咱们永春的会馆,永春人有事都会求助这里。过年会有舞狮活动” 会馆门楼建的很气派,中国建筑风格,石柱雕刻着繁复龙形图案,飞檐画栋,无处不彰显建造者的用心。冰兰经常听陈益民和陈福民提起,这还是第一次近距离看。随后就看了福建会馆、潮州会馆、广东会馆..... 华人有凝聚力,但只限于宗族。他们不管到了哪里,最看重的还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在整体华人感知上就欠缺了。所以海外华人发展很受局限,也经常分崩瓦解。 马车一直到货栈,交售各种货物。慧兰与冰兰下车开始在周围看,冰兰想走,却被跟来的族叔拦住:“你们两个小姑娘下去就会被人抓了,拐子很多的,等我们交完东西让你堂哥跟着” 冰兰只好作罢,马六甲货币主要是叻币,路上族叔说一叻币大约等于三两四钱银子,四五块大洋(满清政府制造),九个多先令。英殖民地,有些大宗生意要用英镑交易,尤其对外的。 卖粮食的时候冰兰愕然发现,八百多斤大米,只能卖一个叻币。现在水稻亩产不过四五百斤,也就是忙了半天还换不了一个叻币。自己一家要是靠种水稻还债怕是要还上几年了。 鸡和鸡蛋还好,鸡蛋五分一个,二十个就是一块。马六甲土著不吃猪肉,主要消费鸡肉。就连英国人一样,更喜欢鸡蛋,所以鸡蛋的价格还是不错的。 土著不养鸡,英国人更不会养,华人的养殖业其实很有发展前途。陈家的主要收入也是来自养殖。他们将大部分粮食用于饲养家禽。陈家的水果消路也很好,尤其榴莲,几乎这里的人都在吃,一棵树一年只结一次,一次最多七八十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