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_第371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1页 (第2/2页)

很喜欢土著,而是更喜欢勤劳的华人。

    为了鼓励更多华工来种植开垦荒地,前朝统治者给了一些优厚条件的。例如对新来的给予一定土地和农具种子。陈性家族也就是从那时候迁徙过来的。他们立足后,有了一定积蓄,钱不断汇去家乡族里。

    土地众多,需要大量劳力,这也是冰兰家过来的原因。同来的当然还有同乡的其他人家,冰兰后来估计了一下,这次来的就有四五十人。陈姓居多,大多来的是大人,冰兰他们能来,主要是因为小孩子票便宜,族里还肯借钱。

    单独来的,有些是向亲戚朋友借钱过来的,有些是这边雇主出钱过来的。这些都算不错的。还有是马来这边矿主招工过来的,船费会从工资里扣除。就如那位好心的大叔。

    经过十天的颠簸,冰兰终于站到了马六甲这片土地。大小船只停靠在码头口岸,装卸货物的民工脚步不停。叉腰吆喝的头人不停催促着人们的脚步。

    气温大约三十多度,很热,无风。码头周围的建筑很多是欧洲十七八世纪巴洛克风格,大气豪华。还有一片是中国古建筑风格,繁复而沉稳。整洁的街道,碧蓝的河水,加上植物点缀。原来这里已经发展如此繁华。

    “惠安潮州的过来,都到我这里!”岸上一个年轻男子朝着下来的人喊道。

    与冰兰他们一起过来的一部分人朝着男人过去。男子开始点人数。陈家接人的马车也过来了,“阿华堂哥”陈阿强看到来人一喜,到了陌生地方,他们都有种害怕的心里,看到熟人才会心安。

    “阿强,阿泰,你们都来了,啊辉,啊林,你们路上还好吧?”来人看到同乡,很少热情。

    “都好”众人道。

    “那好,你们都上车,咱们还要走很长时间”冰兰拉着弟弟宝民被大人抱上车,那边来了一队马车,男子点完人数招呼着人上车。

    “那是去矿上的”阿华解释道。“矿上招工,活很累,钱不多,到矿上不死也要脱层皮”阿华道。

    众人暗道自己幸运,过来就有族人或老乡照顾。马车的确走了很久,穿过热闹的街市,越走越偏僻。从大马路到了小马路,最后到了土路。冰兰先看了一下四周景物,全是热带植物,看多了眼睛有了审美疲劳。

    迷迷糊糊中马车站住,眼前是一个刚刚有些模样的村子,村中的房屋基本上都是东南亚特有的长屋。也就是健在木桩上的一排排房屋。这与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有关,马六甲的雨很多,说来就来,往往疾风暴雨十几分钟就会过去。

    地上的水很多,人们不得不将房子健在高处,主要是防潮,在村里也要防野兽。热带雨林,除了是植物王国,同时野兽动物王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