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五一章 不信也得信 (第3/3页)
屑沈醉的挑剔质疑,不过这些心底最深处的东西,他还是没法说。 一说,就是撕破脸皮,两人说不定将来还要合作。 关系搞得太僵,日后还怎么相见? 宣铁吾爽朗的笑了笑,他发现只要一碰上喜事,人的精神头立刻就能起来,战争岁月在战场上虽说艰苦一些,但快意恩仇的驰骋疆场,又是何种心态可以形容?此时,宣铁吾对绥化的战场是无比的向往,而他也准备回去之后,让电台给曾一阳发一份电报,阐明自己是来看的,带来的只有眼睛,无意于在东北建立势力。 “希望自己的示好,曾一阳能够谅解,并满足他抵达前线的愿望。”宣铁吾心中暗忖。 回过神来,宣铁吾才语气郑重的说:“在东北,你的行动我不干涉,但绝对不要对军事结果产生质疑,一来我们没有这个资本……”话到一半,宣铁吾努了努嘴,示意手中的武装力量连自保都难,难道还能很曾一阳去叫板不成?不过他倒是没有留下玄机,反而接着说道: “万家岭之战,确实是薛岳将军一战成名的大战,战前部署周密,防守得法,利用日军的轻敌,将106师团大部吸引进入包围伏击圈内,并一举歼灭。但是问题不能看表面,74军虽然强,而且使用的武器都是从苏联购买的苏制武器,火力猛,杀伤力大,和曾一阳手中精锐的装备几乎无二……” “那为什么战果差别会如此之大呢?”沈醉不解。 “因为士兵……” “士兵?”沈醉更迷糊了,难道从湖南征的兵就和东北的有什么不同吗? 宣铁吾不在意的摸出一支香烟,点上了之后,抬头看了一眼烟盒,俄文红星之下赫然印着‘东北抗日政府’这几个大字,心中顿时暗叹,曾一阳手段了得。接着说:“湘军骁勇,但是在训练成军之后。在此之前,74军也好,其他部队也罢,都在淞沪战场损失很大,74军更是伤亡过半,补充的是湘军,但是后方根本就没有训练过的新兵,只能先拉到部队,边打边训练。这样一来,伤亡就大的多,要是74军当时的士兵都是训练有素,有超过3年的战术素养的老兵,伤亡只要5000人,就能将106师团被围的主力歼灭在万家岭下,而且不要忘了,当时的106师团都是日军老兵组成的,又经历过大战,单兵和作战协同能力是非常强的。” “这怎么可能?”沈醉差点连下巴都快被他给吓掉了。 难道鬼子这么不经打? 要真的入宣铁吾所说,那么抗战还用3年未分出结果,鬼子占领的地方还是那么多,反而是国民政府因为物资消耗的问题,日子过的紧巴巴。 “但是你看东北,冬季的气温最冷在零下三十多度,气候极端恶劣,能够在这里生活的人,身上具备的忍耐力就非常惊人。加上清末民初,东北全境几乎处处是匪,武装冲突非常普遍,直到日军占领之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收敛,但是民风彪悍显而易见,当地人上山打猎枪械纯熟也很正常,短时间内,只要曾一阳武器足够,甚至能够组建起来几十万大军。而中共的军纪又是异常严明,士兵有战斗力,军纪好,装备又优良,你说鬼子有什么戏?” “那么您说我们在东北也招兵,是否也能组建起来一支大军?” 宣铁吾平和的眼神突然锐利的起来,宛如两道金光直透沈醉的心底,无法感受这种气势的沈醉不免低头躲避其眼神,心中却再次将宣铁吾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一层。 良久,宣铁吾在凝望着远处一片苍茫之色,秋韵之下,万物皆黄,却又另外一番风味,似乎在自言自语的说:“想想可以,也仅仅是想想……” 宣铁吾绝对想不到,远在绥化前线的曾一阳确实想到了他。 还特意让电台发了一份电报,送到鹤岗,让包洪志和王明远两人,准备护送宣铁吾一行人去绥化。(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