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九九章 吞掉诱饵(下) (第3/3页)
在简单不过,就是想要知道日军有多少部队抵达了青山镇。作为9纵阻击日军增援部队的防御重点,青山镇的作用不言而喻。 但也不能轻视日军的决心,万一日军绕开青山镇,从纳谟尔河北岸渡河,虽然时间上会耽搁六七个小时,但却隐蔽了行踪,这才是王炳南最担心的。而230团的兵力有限,仅仅防御青山镇就非常吃力,根本就无力去对纳谟尔河沿岸几十公里数个浅滩分段防御。 这在兵力上就安排不过来。 “情况很糟糕。虽然李明远不说,但我能感觉到青山镇的防御阵地的危急。一团的兵力想要牵制两个日军联队,其困难可想而知。”钟山担心道。 “这也要分情况来看,青山镇身后是河流,有直通两岸的桥梁。可以当成一个桥头堡阵地,两军真正的争夺在是在桥梁上,而不是镇内。李明远是一个打仗用脑子的指挥员,他不会看不到这一点的。在夜间,日军的火力优势发挥不出太大的效果。”陈怀平沉吟了一会儿,说出来他的见解:“但只要抓住日军后方补充的不便,以及在夜晚作战中,对手火力优势难以发挥的前提下,还是有机会用较小伤亡拖延到天明。” “对我们来说,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第5联队。只要尽快将其歼灭,战局将一片明朗。”王炳南指的是整个松花江以北的战局。一旦9纵能够将第5联队歼灭,并顺利的脱离第8师团的追击,那么喜多诚一将失去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无奈之下,就不得不选择区域防守。或者,干脆选择重点防御的局面。 日军作战,一味的注重精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西南战场甚至闹出了笑话,一些城市的驻军部队在面对日军空袭的时候,开始都往树林里冲。日军的飞机抵达之后,炸弹投放失去了准度。于是日军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先从轰炸机中扔石头,把躲在树林中的中国军队‘吓’出来。然后再用炸弹招呼。 纵观二战历史,轰炸机上扔石头的战术,也只有日军才会想的出来。 即便再穷,也不能穷到这个份上了。日本毕竟是世界上排名前7的强国。轰炸机上扔手榴弹都掉份了,更何况是石头? 从这一点可以看到,日军中弹药奇缺,而且日本军方的节俭精神已经深入了骨髓。就像是日本穷困的农村,晚饭吃饱就是奢侈,下饭的菜中多了一跳半根筷子一样长的咸鱼就是败家一样。 日本的军队,在世界列强中,只能用奇怪来解释。 神秘中带着疯狂,就像在诺门坎战役时期,隶属关东军第6军的23师团,从一个两万多人的师团,战后人数不到三千人,却依然没有选择投降。这个结果却是吓坏了很多人,也让日军有了叫嚣的本事。 即便被成为陆军第一强国的德国,在阵亡9成之后,还能坚持突围的。 很多人不懂,还以为这是日军的武士道精神的魅力。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这是日军中连坐的处理,才让日军士兵在最艰难的时候,只要在国内有家人,就不得不拿起枪继续下去。 除非他们不在战场上。 陈怀平清楚想要完成对第5步兵的联队的歼灭,不能指望鬼子在失去生机的时候选择投降。但日军有些因为资源而养成的战术僵化却可以成为最后胜利的突破口,比方说,在夜晚重机枪可以封锁很大一片区域,但是因为要节省弹药,熊本正男放弃了这种最稳妥的防御方式,选择密集性防御,才在中路防线被突破后,陷入危机。 凌晨,被压缩在狭小区域内的第5联队部和残兵千余人。 正依托环形工事,准备拖延至天明。 突然,在阵地前方,一颗醒目的信号弹亮起来。 熊本正男看到这一幕,突然站起来大吼:“隐蔽,准备隐蔽。” 轰隆的炮声掩盖了熊本大佐嘶哑的嗓音,这也是他在战场上发出的最后命令。(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