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_第三八五章 山地精魂(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八五章 山地精魂(上) (第3/3页)

部队不断地转移,利用在山地的机动能力,甩开敌人的大部队,然后再对个别小股敌人在行军中不知不觉的包围,一口吃掉。

    其次是围点打援,这种战术在红军时期就非常著名,在抗日战场上中共领导的各支部队,运用此法都非常成熟。

    战术成熟,部队能够融会贯通,当然打起仗来效果也非常明显。

    难道在山地阵地战中,还有更好的法子吗?李明远虽然不明白熊立本的心思,这仗越看越不像是马瑞的指挥风格,按照马瑞的习惯,火力居高临下的全开,第一波反击就让日军进攻部队出现重大伤亡,然后就要吹冲锋号了。

    可是?

    不像,太可疑了。

    李明远将目光转向了熊立本询问道:“你给他支招了?”

    熊立本暗忖:看来什么都瞒不过团长。他是羡慕李明远挎包里的那两本三国,虽然他算不得知识分子,所以认识的字都是部队识字班,和一本词典上学习来的。

    但是不妨碍他喜欢看三国啊!

    很多大首长都是报读诗书的知识分子,对三国的推崇也不遗余力,这其中就有原40军参谋长谢维俊,现在的东北抗日民主义勇军的总参谋长。他挖空心思的就像看看,这三国中到底说了些什么?

    和说书的茶博士那里听来的到底有多大的区别。

    反正桃园三结义,赵子龙的七进七出这些他还是知道的,可正因为知道的一知半解,才让他想看三国的念头更迫一切。本以为自己的小计策能够瞒过李明远,当然打赌嘛!有输就有赢,能把团长的宝贝三国赢过来就更好了,却没想到还是被看穿了。

    我借给了马瑞一个班,会爬树的警卫连战士。

    “哦!”李明远一挑眉,心说一个班的战士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不过熊立本接下来的话,就让他吃惊了:“这个办法还是在教导团学习的时候,曾总一堂战术课上说到的。”

    “到底是什么办法?”李明远的兴趣一下子被勾起来了,曾总的战术总错不了,但是熊立本能够在作战中想起来,也是不容易。可他也参加过同一期的培训,就是没有影响,曾总什么时候说过山地作战的精髓?

    说明,熊立本还是在认真的学习如何作战。

    熊立本笑了笑,指着远处崇山之中的一座山岭,正是马瑞带兵驻守的1号高地,山岭的走势是渐渐起来的,中山腰上陡然增加了坡度,导致山顶的区域并不大,也不可能放下太多的部队。一个排的兵力也就是极限了,这种情况下,山腰间的坡度又比较缓慢。

    加上树木茂密,留下再多的部队也没有多少用处。

    反而在林间容易形成拉锯战,这样一来对1营不但发挥不出地形上的优势,还会陷入和日军的拉锯战,和阵地之间的争夺战。

    所以,熊立本才想到了放弃山腰,直接在山顶布置第一道攻击阵线。

    从战斗的结果来看,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此时,山顶的部队往下压着日军一点点的进攻,迫使日军不断的后撤。

    这时候,日军最理想的整理部队阵型的区域就是山腰上的树林,在炮兵的压制之后,日军会依托山腰上的缓冲带,再次进攻,不但缩短了进攻距离,反而增加进攻次数,消耗山顶的少量部队。既然,在日军的影像中,山腰已经成了他们最稳固的后方,如果第二道进攻梯队放在山腰上,那么日军必然溃败,甚至全军覆灭。

    熊立本指着山岚之间的葱葱绿树,笑道:“马上就要开始了,你一看就明白。”

    李明远微微迟疑,见日军从稀疏的灌木林中,渐渐的往稠密的乔木林中撤退。而马瑞指挥的一个梯次的进攻,也渐渐的显出后力不足来,毕竟兵力有限。倏然,李明远看着树林,这才想起来,曾一阳确实说过这种战术,不过当时的例子是在平原作战,对着熊立本胸口垒了一拳,开怀大笑道:“老熊,你怎么想到的,这法子好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