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八二章 疯狂的作战计划 (第2/3页)
期的培养过程。 放到各个纵,旅、团一级,指挥人才只能靠着军事主管的不断督促和潜移默化的教导,加上实战提高。 先说话的是马瑞,他对李明远有着说不出的一种感激,在军中,李明远的做法更像是一个兄长,而不是团长:“日军距离山口大概在两公里左右,我营2个连在二十分钟之后就能抵达该区域,用一个排的兵力迂回到日军驻地左边的林子里,佯攻。” “一击之后立刻撤退,吸引日军少量兵力快速往隘口前插,我伏击部队十分钟内解决战斗。日军震怒之下,必然出动主力部队,利用对周围地形不熟悉的优势,和日军在山林中间圈子,司机寻找伏击地点。” 马瑞越说越顺,在他的作战预演中,1营将成为关键性作战部队,始终保持高效的战斗力,在日军周围游弋,而作为掩护部队的2营、3营对日军进攻部队阻击和佯攻。让日军无法摸清230团的真正意图。 在傍晚之前对日军最后一次反扑性的进攻,再利用黑夜撤出战场。 李明远没有说话,反而看向了刘林义。 马瑞的想法充分运用了游击战的战术,并利用战场上的沟沟壑壑,利用短时间的局部优势兵力,对日军实行分区域,分地形的伏击。不过由于部队在运动中,只能对日军小部分兵力进行威胁。 这也注定了,这场战斗只能是一场游斗。 230团不会有太多的伤亡,但日军的主力也不会损失太多的兵力,更像是一场试探性质的作战。可能在作战最后230团缴获一些日军的装备,但对整个战场上的双方兵力布局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可是李明远接到了王炳南的命令中,有一条就很重要。 230团不但要保守好实力,但更重要的是要让日军第8师团认识到,北线无法清除,其部迂回1纵决然不可能成功。 “熊参谋长,侦察连还没有发现日军的斥候小队吗?” 熊立本立刻解释道:“已经发现了,日军的斥候大概在三十多人,已经进入了侦察连的伏击圈内。但是我担心一打起来,瞒不住日军的主力,所以让侦察连更多的监视日军斥候的动向。进山可以,但绝不能放一个鬼子出山。” “你决定的很好。”李明远点头赞扬道:“日军在兵力上比我团略有优势,但我们占据战斗的主动权,这点优势就很容易被化解。” “还有纵队侦察科盛山亮带着的300人的小分队也已经联系上了,在稍晚的时候,他们在距离我军30公里左右的地方伏击了一队日军补给车队,之后撤离战场,向我部正在靠拢。如果一个小时内我们和日军发生战斗,他们会从日军身后发动攻击。”熊立本也非常有信心,别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但也好看什么情况,在战局天时地利人和,没一样缺陷的时候,兵力相当,占据主动的部队一定能用一场大胜解决战斗。 刘林义笑盈盈的看着马瑞,后者仰起头,一脸的倨傲。不过心中也有些担忧,3营不会要抢1营的主攻任务吧? 别看这场山地战可能收获的战利品不多,但真正危险是,一旦3营的战斗力起来之后,1营将会失去更多的特殊权利。比方说人员优先补充,战利品的分配,装备弹药的数量。 刘林义就是不说话,光笑着看马瑞。马瑞心虚道:“刘干事,你怎么不说话?” 一个干事,就把刘林义3营代理营长的身份给提了出来。 马瑞也是在提醒刘林义,他们虽然性格上不符,但都是一个战壕中爬出来的兄弟,更何况是一个村子里出来的。人情不重,但乡土轻易总要留一点吧? 李明远还以为刘林义刚来,不方便在等于团部会议上说话。毕竟他是新来的,对230团的状况也不是太熟悉,人都有一个认知和熟识的过程。于是,李明远鼓励道:“老刘,你虽然当了一年多政工干部,但熟悉你的人都知道,指挥作战你也是一把好手。别担心说错了,我们现在不过是战术推演,开的是一个诸葛会,一个人成不了一个诸葛亮,但三个臭皮匠也成想出个诸葛计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