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_第二六一章 书生闯军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六一章 书生闯军统 (第2/3页)

令而来。

    要将解放三江省大肆报道,关键是,军统在东北的一些人员,通过设立国民党东北行营党部等机构。将反攻东北的胜利果实上,咬一口厚实的。

    曾一阳当然不能放任这些不明不白的人参与到民主政府的建设中,用一句身份不明,需要核实就给挡回去了。这让戴笠有些气馁,他也知道,这等于是火中取栗,不是那么容易办的事。

    一来二去的,想将消息压一压,等他先在军统控制的报纸上,传言,国军早就在多年前,派出专干人员,在满洲斗争。这些鬼话有眼界的人都知道是假的,关键也有人信。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个知,也就是道听途说。

    报纸作为一种最方便的媒体,成本也低,是最好的载体。

    对于,这些毛人凤也是知道的,毕竟他是戴笠的机要秘书,在军统中,地位虽然比不上原先的‘十人团’,但是对机密的知晓上,除了戴笠本人,整个军统中,就只有他最清楚了。

    军统的总局都有人敢闯,这下可惹怒了不少人。

    肩上挂着上校军衔,却一副街面上打手风范的赵理君,带着别动队的一个小队,五十多人,赶到大厅中。也没看人,就嚎叫了一嗓子:“那个敢惹事,先抓起来,要是反抗,格杀不论。”

    来的人是那个?

    还不是戴笠手下的头号杀手,江湖人称‘追命太岁’的赵理君,赵队长。在军统中,暂时担任上校行动科长一职。就地位而言,不过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人物。但赵理君嚣张,他嚣张也有嚣张的本钱,蒋介石嫉恨,并要‘处理’的人,不少都是出自他手。

    可以说,赵理君是蒋介石身后的那把有毒的匕首。

    凭借着一层关系,他深知形势乖张一些,蒋介石反而会对他放心。因为他是一把刀,刀是不需要有思想,不需要隐忍,更不需要有统军治国的本事。

    对于,民国政坛来说,刺客就像是夜壶,这东西用的时候很方便,用完之后,一准放的远远的,没有人会揉着夜壶去睡觉的。

    毛人凤一听声音就知道,是那个怂货。赵理君是戴笠的心腹不假,但也不过是军统的爪牙,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一条狗,一条仗着主人乱咬的疯狗。在军中,军统的人有一种天使上官的威风可以耍,可现在是在重庆。而不是赵理君一人说了算的上海军统站。

    “赵科长,郭委员说话声音大了一些,并没有在争吵!”毛人凤的眼皮子直跳,想着用几句便宜的话打法了这个难缠的家伙罢了。

    可赵理君是什么人?

    天老大,地老二,蒋委员长排第三,他的头顶还有一个戴局长。

    就这么一个人,指望他,听几句劝就走人,几乎是天方夜谭。好在,赵理君看了一眼郭沫若,这人他认识,时常出入高官政要的聚会,是社会名流,但是家底不厚。

    看在眼里,不过是个小鸡仔,没有多大的油水。关键是没有油水,赵理君的家当在上海丢的七七八八,加上在帮派中,也不受待见,连回上海都不敢。可在重庆,大佬遍地,别看那些被蒋介石剥夺了军权的上将们,一个个都肥的流油,可是他还真不敢下手。

    军权是不在了,但部下还都在带兵,这样的人要是能惹,蒋介石早就下手了,还轮的上他?

    于是,只呢整天和四川的帮派混在一起,稍微弄些偏门的手段,捞一些。赶上黑吃黑的时候,还能弄些意外之财。可他手下人不少,分一分,反而自己是白忙活的结果。

    总之,赵理君在重庆的日子是非常不得意。

    赵理君哈哈一笑,嚣张之极的说:“毛秘书,要是需要兄弟,招呼一声,也让有些人知道一下,军统不是救济站,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正当赵理君要离开的,才刚刚转身,就听得背后有人说:“一个杀手,难道他还能代表谁谁谁……不成?”

    这话太毒了,一句话几个意思。将赵理君的面子、里子都剥的干干净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